自注冊制實行以來,A 股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額猛增,這代表 IPO 開閘蓄水速度的大提升。?
截至 3 月 29 日,全部 A 股上市公司歷史性達到 4230 家,科創板自2019 年 6 月開板,當前上市公司已經 達 248 家,注冊制創業板自 2020 年 8 月 24 日首批 18 家企業掛牌,掛牌公司已經 93 家,注冊制下上市公司數量合計占到 A 股總數的 8.1%。?
數據顯示,2020 年 A 股 IPO 募資額達到6048.35億元,其中科創板募資額 2226.2 億元,注冊制創業板募資額 232.6 億元,合計占到募資總額的 40.65%,幾乎是半壁江山。?
而注冊制帶來了一波造富效應,科創板代表國盾量子(688027.SH)上市首日漲幅達 923.91% ;創業板代表康泰醫學(300869.SZ)漲幅達 1061.42%,首日漲幅超過十倍,注冊制帶來的新鮮血液令投資者興奮不已。?
這些新鮮的血液以優質的科技創新企業或仍處于密集研發的生物醫藥企業居多,不同的產業有自身的發展路徑,尤其是高技術含量的企業,在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之前,需要持續的大資本投入和長時間的沉淀,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再進行產業化。這個過程中,如無資本的持續投入,可能先前的研發都折戟于途,因此受限于先前A股上市條件對盈利的約束,我國的科技創新企業無法上市或只能選擇到境外上市,使得肥水流入外人田,這對我國的創新環境營造是不利的。?
而注冊制的兼容并包,給了科技創新企業在國內上市融資的機會,給中國的資本市場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在上市形式方面,注冊制也開創了很多先河,例如 VIE架構上市第一股華潤微(688396.SH)、CDR 第一股九號公司 -UWD(689009.SH)以及多家未盈利醫藥企業上市。?
IPO 開閘放水不止解決了二級市場的老大難問題,也解決了一級市場的退出難問題,上市是 PE/VC 等投資機構的最佳退出路徑,但是在注冊制之前,上市就像過獨木橋,難度和不確定性都很大,排隊 2-3年也是常有的事,超長周期與基金投資周期不相匹配,使得 PE/VC 叫苦不迭。而注冊制下審核周期大幅縮短,以科創板、創業板為例,目前審核注冊平均周期縮減到 5 個多月,大大提升發行速?
度。這樣就使得一級市場的資金能夠退出,形成完整閉環,且能夠以較高的溢價以及較快的時間退出,這令 PE/VC 信心大增,同時繼續反哺實體經濟。?
但是,當前的新股發行也遇到了破發增多、定價中樞回歸等現象,這對資本市場來說是良性信號,說明在注冊制下,市場化成為主導,引導資本市場回歸價值投資,這也引導一級市場的投資人要回歸專業,真正發現項目的稀缺價值 ;而二級市場的投資人則更應該理性與審慎。?
3 月 20 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發言稱注冊制只是讓上市方式更加靈活,但并不意味著放松審核的要求,也即是說,注冊制是幫助國內非上市的優質公司盡快加入資本市場以提升中國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而并非是垃圾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斂財工具。?
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試點只是開始,“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當然,IPO 不僅要有進,還要有出,一進一出間才能實現 A 股的優勝劣汰,先前每年上市幾百家,退出只有幾家。2020 年末推出的新一輪退市制度堪稱 A 股史上最嚴退出制度,彌補多個漏洞,降低退市門檻,大幅縮短退市時間,加速市場“掃雷”。2020 年強制退市企業數量近 20 家,2021 年退市數量或將進一步提升。?
結果是好的企業進入股市,差的企業從股市中退出。在不斷的蓄水與放水間,刺激國內資本市場成為一汪活水,大浪淘沙中留下的才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