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影響力
首要影響力

中國建材的主戰場

文 | 本刊記者 丁景芝 / 圖 | 梁海松 日期: 2021-12-14 瀏覽次數: 135

2021 年以來,碳纖維普遍漲價 30%-40%,且隨著下游 風電葉片大爆發,碳纖維這一“材料黑金”更是一束難求, 用戶拿著錢到處求買,廠家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產銷兩旺、賣斷貨。?

這種情況對于麾下有碳纖維資產的中國建材集團應該是 件好事,可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卻對《英才》 記者這樣說,“做材料工業關鍵是把材料做出規模。碳纖維被 稱為‘材料黑金’,其實并不是說東西多好,而是暗指量小價 高。水泥量大價優,今年前三季度,為集團創造了上百億元 的凈利潤?!?

而對于未來碳纖維產業的長期戰略,周育先有自己的思 考,“在碳纖維方面,我們已經實現了從 0 到 1 的突破,那么 下一步就需要考慮如何讓材料惠及民生、惠及行業、實現規 模量產把成本降下來,這是用產業的思維來做材料,也是央 企的擔當和使命所在?!? 月 12 日,中國建材旗下國內首個 萬噸碳纖維生產線在西寧建設投產,以滿足光伏、風電、氫 能等新能源產業需求。?

做量大價優的材料是中國建材一以貫之的產業追求,在 這樣的追求下,公司的水泥、商混、石膏板、玻璃纖維、風 電葉片、水泥玻璃工程技術服務等 7 個產業規模穩居全球第 一,水泥和玻璃工程技術服務海外市場占有率達到 65%。同 時中國建材在高性能碳纖維、液晶顯示玻璃基板、氮化硅陶 瓷材料、人工晶體、特種水泥、鋰電池隔膜等高精尖新材料 領域,突破海外技術封鎖,并成功實現量產。?

“我們的材料要面向大眾,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要惠及 民生,而不只是面向國家重點工程?!敝袊ú募瘓F黨委書記、 董事長周育先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要把一 種新材料變成一個量大面廣的產品,就一定要不斷技術創新, 不光是解決有無的問題,更重要的能夠實現制造技術規?;?, 實現成本最優,讓老百姓用得起?!?

連續 11 年登上《財富》世界 500 強,2021 年排名 177 位, 排名逐年提升。中國建材繼續穩坐全球建材行業榜首,不斷 突破“卡脖子”新材料,致力于讓更多的新材料“飛入尋常 百姓家”。?

作為我國建材領域的唯一的央企,中國建材在新的歷史 時期開啟了駛向成為世界一流的材料產業投資集團的新航程。 近 5 年來,中國建材的企業規模迅速壯大,集團營業收入從 2612 億元增至 3941 億元,增長 51% ;利潤總額從 76 億元 增至 306 億元,增長 3 倍 ;凈利潤從 50 億元增至 201 億元, 增長 3 倍,利潤增速遠大于營收增速,企業運營質量不斷提升。?

而支撐材料企業業績騰飛的必然是對技術創新的孜孜以 求。不過技術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毅力與韌性, 碳纖維研發花費十多年時間,而支撐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發的 正是中國建材對于“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使命以及發展新 材料的產業夢想。?


從“天價”到“量大價優”?

“新材料的技術研發是很難的,集團碳纖維的技術攻克花 了 10 多年時間投入數十億元,不斷投錢、投人、投資源。新 技術在從 0 到 1、從 1 到量產,我們經常會畫一個曲線,中 間會經歷一個成果轉化的‘死亡谷’,很多院所的新產品都會 在這個點死掉。所以最難的并不是把產品做出來,碳纖維的 產品 10 年前就出來了,但是為了要實現規?;慨a,同時降 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我們花了將近 10 年的時間?!?周 育先介紹。?

“卡脖子”的新材料從研發到量產,一般價格也從“天價” 降到合理的市場價,相當于坐了過山車。周育先卻堅定地說“一 定要做量大面廣價優的材料”。?

“產品真正的價格是隨著成本和價值的變動而變動的,新 材料并不一定要貴?!敝苡扰e例,“例如玻璃纖維這種新材料, 當下我們做到 300 萬噸的產能,全球市場占有率 30%。之所 以它能支撐到 300 萬噸的產能,是依靠在技術領先的前提下, 成本也有優勢。事實上,玻纖這些年成本不斷降低,售價從 90 年代每噸上萬元,到現在每噸只有 5000 元上下。所以到 了量大的時候,相對同類同質的競爭對手,成本優勢一定是 關鍵因素?!?

在光伏產業爆火的單晶硅其實很早就有,雖轉換效率高, 但是卻因成本居高不下而廣為詬病,市場長期被成本優先的 多晶硅搶占,但是隨著單晶硅技術突破、成本降低,產業格 局徹底改變,單晶硅成功彎道超車,答案很簡單,其實與周 育先的產業邏輯不謀而合,低成本附加高轉換效率,產業會 如何選擇一目了然。?

只有成本降低,才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安AЮw維可以 用于民用管道市場,但是如果玻纖比鐵、銅、鋼等金屬材料貴, 那么沒有絲毫競爭優勢,應用場景也會受限。玻纖管道耐酸、 耐堿,在材料性價比相差無幾時,玻纖的優勢一定就能發揮出來。所以要把新材料做成量大面廣的產品,首先技術創新 解決有無的問題,然后更重要的能夠去解決它的制造技術 規?;瘑栴},降低成本?!敝苡日J為,“我們的新材料要 面向大眾,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而不只是面向國家的重 點工程?!?


資本助力產業螺旋上升?

中國建材集團聯合國家部委母基金、兄弟央企、地方國 資平臺、產業鏈合作伙伴、金融合作伙伴等建立 150 億的新 材料基金。這是當前國內新材料領域規模最大的產業基金之 一,這只基金投資存續期限更長,8-10 年的時間,與新材料 的研發周期相匹配,為國內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帶來新希望。?

與創新藥研發類似,部分新材料的研發也需要 10 年 10 億,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資金。創新藥很幸運,當前 可以通過港股、科創板在沒有利潤的時候就上市融資,保證 有錢可投入研發,新材料就沒有這么幸運。在科技成果轉化 過程中,如果無資金投入,死亡率極高。正如周育先所說,“在 從 0 到 1 過程中,就先死掉了?!?

中國建材成立這只基金,主要是為了填平科技成果轉化 為產業落地過程中的“死亡谷”,周育先認為,如果要實現 產品量產,需要 3-5 年時間,研究成果在這個階段最容易夭 折,通過市場化的資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碳纖維就是如此, 10 年前,中國建材碳纖維的產品已經問世,但是打通生產線, 實現規?;慨a,中國建材走了 10 年的時間。

成立基金不僅有利于實現中國建材主業的轉型升級,不 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 能力,還有利于加快中國建材集團市場化改革的步伐。?

“這只基金并不只著眼于中國建材、央企或中國,而是應 該眼中有全球”,周育先意味深長的說,“我們會在全世界尋 找我們想培養的新材料產業的種子項目,去將這些項目的‘死 亡谷’填平。我們當前儲備的項目里面只有 40% 是自己的項 目,60% 都是外面的項目 , 項目的優質最重要?!?

而在風險防控方面,周育先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爸袊?建材的定位是材料產業投資集團,聚焦圍繞中國建材的主業,所投項目一定是能夠實現量大面廣的成果,做不出量大面廣 價優的材料我們不會投?!敝苡日J為,“我們的優勢是在材 料方面,能夠比別人看得準,成本比別人管的低,整體的運 營的質量非常好,有了這個優勢,我相信風險一定比較小并 可控?!?

中國建材將自身的產業思維應用到投資中,也得到了大 量社會資本的支持。在推動水泥、玻纖、石膏板等行業的整 合混改中,截至 2020 年底,中國建材以 361 億元國有資本, 吸引了 1529 億元的社會資本,撬動了 6000 多億元的總資產, 有力促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產業投資不同于財務投資,財務投資一般追求短期的投 資收益率,而周育先認為,“產業投資一定要做長期主義,我 們掙的不是短錢、快錢,我們要掙的是 10 年、20 年甚至 30 年這樣長周期的錢。只要是 10-20 年能夠有高于社會平均收 益率的收益,能夠做成量大面廣,這樣的產品就值得我們做?!?

周育先認為,“企業要實現內生增長,就要堅持長期主義 的戰略、堅持通過技術突破不斷降低成本的產業思維,再輔 以外延并購加合適的資本運作,企業會不斷實現螺旋式上升, 最終可能就到了塔尖?!?


從 0 到 1 的突破?

先做大產業還是先技術創新,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 先有蛋”的問題。?

在周育先看來,技術創新是第一位的,是產業的開端。 “中國建材每年要開很多項目,90% 是做不到量大價優的產品, 80% 是做不到 10 億以上的產品,真正留下的不到十分之一, 很多項目在‘從 0 到 1’階段就死掉了?!敝苡群苁峭锵У?說道。?

對于國家而言,如果說科技創新是企業進化的第一引擎, 那么真能幫助中國基礎工業脫困升級的第二引擎則是新材料。 這些新材料技術買不來,要不來,只能自己突破。?

作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突破必然不易,不過每一 次的突破都代表著企業的技術硬核更加強大。26 家國家級科 研院所,3.8 萬名科研人員、13500 項有效專利、6 項國家科 技進步一等獎,這些都代表中國建材集團的研發實力,一大 批的新材料在中國建材手中從“卡脖子”到實現量產。?

前有石膏板、玻璃纖維、風機葉片等成熟和優勢業務, 后有玻璃新材料、碳纖維、鋰電池隔膜等一大批新材料的技 術突破和量產,中國建材的新材料業務已頗具規模。2020 年 中國建材新材料板塊營收 794 億元,凈利潤 91 億元。2021 年前三個季度新材料凈利潤約占集團凈利的 41%,新材料的 利潤占比不斷提升,成為中國建材的第二只“現金奶?!?。?

周育先提到,預計在“十四五”末,力爭新材料板塊收 入突破 1500 億,利潤突破 200 億元。?

中國建材的材料研發首先承擔國家材料戰略布局的使命 和職責,服務國家重大工程。到目前為止,中國建材的先進 復合材料結構件等保障了天和核心艙、貨運飛船二號、神舟 十二飛船、天問一號、嫦娥五號等重大工程 ;研制的低熱水 泥助力白鶴灘水電站打造“無縫大壩”;攻關航空級碳纖維和 預浸料核心材料,獲得 CR929 三個機身部段供應商資格,助 力圓夢國產大飛機。?

在國民經濟主戰場方面,自主研制的高端碳纖維產品在 光伏、風電、氫能方面需求持續爆發 ;中硼硅 5.0 藥用玻璃 管,中國建材已順利批量生產,助力新冠疫苗進入海外市場, 不讓中國的疫苗企業“掉鏈子”;研發中國首片 8.5 代浮法 TFT-LCD 玻璃基板,實現我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 破,成功進入國內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等創新成果。?

周育先提到,今年“十四五”開局以來,戰略新興產業 的發展也帶動上游新材料的需求大增,新材料作為中國建材 的核心業務,要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向高端化、量產化、全 球化方向發展,這將徹底改變我國基礎工業的供應鏈結構。?


“水泥 +”增量 600 億?

做到全球第一的水泥是中國建材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那么已處于平臺期(成熟期)的傳統水泥產業如何在新發展 階段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呢??

周育先提到,“中國建材的水泥業務在中國實際上從 2012 年開始就進入了平臺期,如果沒有創新,后面就會步入 衰退期,水泥作為中國建材的一大支柱產業,衰退未免太過 可惜,且水泥在全球用量有限,因此中國建材制定 ‘水泥 +’ 戰略,目前來看,水泥產業鏈延伸出來的產品一年能為企業 創收約 600 億元?!?

單看水泥市場,今年前三季度,水泥行業普遍面臨限電、 限雙高、降碳排等政策,產品成本上升,企業面臨嚴峻形勢。 中國建材保持戰略定力,圍繞年初制定的穩華東、推東北、抓西南三大重點戰略,深入踐行“價本利”理念,帶頭開展 錯峰生產、減量置換、淘汰落后等工作。同時集團企業利用 資源和市場優勢大力發展“水泥 +”業務,通過產業鏈一體 化競爭,打造新的增長點。如此堅持下來,成果顯著,前三 季度集團水泥板塊貢獻了上百億凈利潤。?

“水泥 +”是中國建材獨創的經營模式創新,讓傳統產業 發揮新價值。由于有礦山資源,中國建材的產業鏈向上延展 出“水泥 + 骨料”“水泥 + 商混”“水泥 + 預制品”業務。周 育先回憶,“當時中國建材介入商混時,市場普遍在施工現場 攪拌混凝土,造成周邊環境臟亂差,污染嚴重,而現在都在 使用預先攪拌好的商混,這樣既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還能 夠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利用水泥制作過程的高溫特性,中國建材做了水泥窯協 同處置城市垃圾、危廢的技術突破,將原本需要填埋污染土 壤環境的垃圾變成了水泥的燃料和原料,解決了城市的環保 問題。周育先介紹,在疫情期間,水泥廠協同處置醫院醫用 垃圾,讓醫用垃圾對環境及人體危害降到零。當前水泥窯處 置已經有 36 條生產線,專門做危險品、城市生活垃圾的協同 處置,年處理 359 萬噸,減少填埋用地 900 畝。另外,在生 產熟料和熟料在磨成水泥的時候,可以加入很多固體廢棄物, 譬如鋼廠的鋼渣、水渣,發電廠的粉煤灰,發電廠的脫硫石膏, 還有磷肥廠的下腳料,中國建材每年約消納 1.2 億噸,既降 低水泥成本,也幫企業處理了廢渣。?

水泥生產的高溫特性還可以用于余熱發電,目前已建成 水泥板塊余熱發電 293 套、裝機容量 2197.3 兆瓦,2021 上 半年余熱發電量 43.18 億度,相當于節約 53 萬噸標準煤、減 少碳排 139 萬噸 ;建成玻璃板塊余熱發電總裝機容量 318.5 兆瓦,全年發電 19 億度,節約標煤 23.7 萬噸,減少碳減排量 63.1萬噸。?

周育先提到,“現在水泥廠已經成為了城市的標配,綠意盎然、鳥語芬芳,真正成為環境友好型企業。最重要的是 水泥廠發揮一個正面的社會效益,它能夠為保護環境、為民 眾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這件事情很有意義。這個業務將我 們的技術創新優勢、產業鏈優勢最大化,既解決了社會問題, 又解決了民生問題,而且還解決了我們的產業升級問題?!?


資產重組產業落地?

今年,中國建材完成了兩件大事,水泥板塊、工程板塊 先后成功實現資產重組,這兩大重組頗受資本市場關注。在 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方面,中國建材很有發言權。?

9 月 10 日,天山股份公告,天山股份通過發行股份及現 金支付的方式,向中國建材等 26 名交易對方購買中聯水泥 100% 股權、南方水泥 99.93% 股權、西南水泥 95.72% 股權 及中材水泥 100% 股權等資產,總交易金額達到 981.42 億元, 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 50 億元,已獲得證監會核準 批復。?

本次重組完成后,公司水泥產能提升至約 4 億噸以上,熟料產能提升至約 3 億噸以上,商品混凝土產能提升至近 4 億立方米左右,砂石骨料產能將提升至 1 億噸以上,產能極 大提高。同時,資產規模增幅 1628.76%,預計營收、凈利潤 分別增加 1765.30%、858.41%,此事件告一段落,天山股份 將成為 A 股歷史上最大的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項目。?

工程板塊重組從開始到落地還不到一年的時間。2020 年 11 月,中國建材集團的工程板塊重組預案披露,中材國際擬 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中國建材集團旗下的北京凱 盛 100% 股權、南京凱盛 98% 股權以及中材礦山 100% 股權。 三家標的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水泥工程、礦山工程,與上市公 司主業部分重合,到今年 10 月,工程板塊已經重組完成。?

2016 年兩材(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和中國中材集團)合并時雙方簽訂承諾函,要在 3 年內解決內部同業競爭問題,將 內部相同或相似業務進行業務整合,避免子公司之間出現業 務交叉、相互競爭的不利局面。業務整合后,企業的資金協 同價值、業務協同價值、規模經濟效應三方面都得以優化。 周育先提到,“集團內部業務重組之后,企業內部競爭問題得 到解決,且能更好的實現規模經濟效應,也會降低成本,使 得行業繼續良性發展,雖然不容易,所幸順利完成了?!?

中國建材是央企改革的先鋒隊,改革基因也深深植入中 國建材血脈。資料顯示,中國建材集團內混合所有制比例達 到 85%。從 2007 就開始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建材從 瀕臨破產到成為世界領先,造就一批混合所有制的明星企業 和隱形冠軍,改革創新助力中國建材破繭成蝶。



獨家高端領袖訪談?

產業投資要堅持長期主義

《英才》:做新材料前期投研發投入巨大,但實現量產后, 天價材料也會降成“白菜價”,你如何理解做新材料賺錢難這 個問題??

周育先 :材料的研發本來就很難,如果只解決從無到有 的問題,賺錢很難。不過按照產業邏輯來做,做到量本面廣, 成本極致最低,可能也真的能掙錢。水泥就是“白菜價”,現 在 5 毛錢一斤,比白菜還要便宜,量大價優。用產業的思維 去做材料,先解決有無的問題,然后考慮如何真正惠及民生,惠及行業,把生產成本降下來。?

《英才》:做白菜價的新材料,是你的底層邏輯嗎??

周育先 :新材料并不一定貴,真正的價格是隨著成本和價值的變動而變動,例如玻璃纖維這種新材料,之所以它能 支撐到 300 萬噸的產能,是依靠在技術領先的前提下,成本 也有優勢。技術的進步也體現在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成本降 低后才能應用到更多的應用場景,否則只能解決某些特定行 業,例如航空、航天等。我們的新材料要面向大眾,面向國 民經濟主戰場,而不只是面向國家重點工程。?

《英才》:水泥產業是否已經進入了平臺期??

周育先 :中國建材的水泥業務在中國實際上從 2012 年 開始,就進入了成熟期了,如果這個階段不去創新,后面就 會步入衰退,因此我們提出了水泥 +。產業邏輯要從點、線、 面三個角度延伸,首先從點思維的邏輯來看,水泥產品要做 到極致,成本做到最低 ;然后以線思維思考,水泥產業鏈的 上下游,我們加了商混、骨料、預制品業務 ;另外水泥高溫 處理的特性使我們可以做生活垃圾、危廢垃圾的協同處置。

《英才》:材料生產的標準如何定義??

周育先 :我們突破了藥用玻璃的 5.0 中硼硅玻璃技術, 實際上這就是國外的標準,疫苗是個全世界的產品,要出口 到海外國家,如果我們的玻璃瓶標準不夠,國外的人不敢用。?

如果要把水泥做到極致,首先環保要做到極致,中國 建材新建水泥廠的環保指標高于歐洲,比如粉塵的排放,歐 美排放標準是每立方米 20mg,中國建材的標準是每立方米 5mg 以下??梢杂弥袊ú牡南到y集成技術去更新升級發達 國家落后的水泥廠。?

《英才》:中國建材成立了 150 億規模的新材料產業基金, 為何成立這只基金??

周育先 :基金的第一個作用是解決創新成果產業化前的 “死亡谷”的填平,這個階段特別容易放棄投資,基金的 LP 已經有心理預期,在投入時候就知道 8-10 年才會有回報。 第二個作用是這只基金不會只投內部的項目,而是應該眼中 有全球?;鸸芾砣藭谌澜绶秶镞吶フ椅覀兿肴ヅ囵B 的新材料產業的種子項目,去解決這些項目死亡谷的填平。?

《英才》:以這樣的邏輯運作基金,風險如何管控??

周育先 :中國建材是材料產業投資集團,投向聚焦圍繞 中國建材的主業,而且一定是要能夠實現量大面廣的成果。只 要是 10-20 年能夠有收益,能夠做成量大面廣,這樣的產品 就值得我們做。產業投資一定要做長期主義,我們掙的不是短 錢、快錢,我們要掙的是 10 年、20 年甚至 30 年這樣長周期 的錢。我們能夠比別人看得準,成本比別人管的低,整體運營 的質量好,我們就勝利了,而這個恰恰是我們集團的優勢。?

《英才》:你覺得企業怎樣實現基業長青??

周育先 :首先要有長的理念,其次是所有的措施都要圍 繞長期主義,另外,要真的積極創新,創新不止要做技術創新, 還得要去做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這是一個 系統。我們做了幾十年的科技創新,如果科技創新不跟商業 模式創新相結合,我們也無法成為 2.0 時代的主力??傮w來看, 要基業長青,先有長期理念,其次得做好戰略、搞好創新還 要培養好人才,然后要扎實落地。

版權聲明:未經《英才》雜志書面許可,對于《英才》雜志擁有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北大商業評論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向《英才》雜志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
雜志訂閱
  • 官方微信
  • 頭條號
  • 訂12期《英才》
  • 8折優惠價為192元
  • 訂閱熱線:010-65545299
  • 點擊訂閱雜志
新聞快訊
央視財經頻道CCTV-2播出了《對話》特別策劃——中國產業坐標系列之“棟梁之材”主持人:陳偉鴻   特邀嘉賓: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著名力學和復合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主持人:大家好!這里是《對話》中國這十年產業坐標,今天我們請到的是“中國強度”的代言人,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請您...
未來投資聚焦經濟發展新動能# 7個小時連播互動,16位嘉賓熱點分享,11月2日,嘉實基金舉辦的“新發展 新動能——‘積極·機遇’秋季投資策略會”,給投資者奉上了一場把脈風向、洞見機遇的思想盛會,全程干貨滿滿,金句頻出,吸引了超*萬人次在線觀看。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等重磅嘉賓,聯合嘉實基金...
9月29日,TCL中環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TCL中環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49.3-50.7億元,同比增長78.53%-83.60%,其中第三季實現歸母凈利潤20.1-21.5億元,同比增長57.06%-67.98%。2022年業績延續高增長態勢,核心財務指標增幅明顯。       業績快速增長的背后是TCL中環雙賽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簡稱“TCL華星廣州t9項目”)投產儀式于廣州市黃埔區舉行。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林克慶,廣州市市長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鄭人豪,廣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邊立明,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陳杰,廣東省工信廳總工程師董業民,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TCL華星CEO金旴植,TCL華星COO趙軍,以及股東...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會與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戰略合作備忘錄簽署暨海德學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儀式在深圳南山順利舉行。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陳登福,TCL科技集團副總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魏雪,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黨委書記、校長,海德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韓曉宏,南山區教育科學院教...
欧美女女h百合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