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影響力
首要影響力

中國能建 融合發展

文 | 本刊記者 張延陶 日期: 2022-10-27 瀏覽次數: 34

在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 國能建)總部的一層展廳,陳列著一部紅色封皮、 名為《設計手冊》的工具書,這正是誕生于 1953 年的新中國第一部電力設計手冊。歷經 69 載風雨 歷程,這部新中國電力行業的技術標準手冊隨著我 國經濟的騰飛,不斷豐厚成典,匯集成為一張宏大 的“綠色藍圖”。而作為這張藍圖的起草者、繪制者、 傳承者,中國能建始終秉持初心,突破創新。?

如今,雙碳經濟的發展進程與國企改革三年 行動在“十四五”新時期產生交匯。承載著全產業 鏈一體化布局及數據集成優勢,中國能建將新能 源擺在最優先發展位置,并積極搶占競爭制高點, 奮力將新能源業務打造成為企業第一核心業務、第 一利潤大戶 ;與此同時,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 官之年,中國能建發展改革管理黨建各項工作捷 報頻傳,為三年行動“響鈴交卷”打下了良好基礎。?

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在接受《英 才》記者專訪時,通過展望綠色經濟發展藍圖、部 署能建融合賦能路徑、謀劃集成創新引領作用、鑄 就“一帶一路”央企名片,詳解了中國能建如何 于交匯處融合式發展,進而推動綠色經濟高質量 發展。?


綠色藍圖?

8 月 3 日,《財富》雜志公布 2022 年世界 500 強榜單,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營業收入 503.4 億美元位列第 269 位,較上年排名大幅提升 32 位,刷新連續上榜 9 年以來的歷史最好成績。

《財富》500 強榜單排名連續躍升的背后, 中國能建的經營業績逆勢飄紅。根據數據顯示, 2021 年,中國能建全年完成新簽合同額 8726.1 億 元,同比增長 51% ;實現營業收入 3223.18 億元, 同比增長 19.23% ;實現歸母凈利潤 65.04 億元, 同比增長 39.26% ;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幣 0.19 元,同比增長 26.67%。?

謀定而后動,中國能建優異業績的實現,把 握高質量發展中的“綠色底色”尤為重要。為了 適應綠色低碳發展的需要,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全 球普遍共識,我國更是積極承擔大國責任,提出 了“30?60”戰略目標。在整個碳排放結構中, 能源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碳排放總量的 90% 左右。?

宋海良告訴《英才》記者 :“能源領域的碳減 排是實現碳中和的“牛鼻子”,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是全球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所在。走向更高層 次的現代化,能源不僅具有基礎性、驅動性的地位, 更加發揮著引領性的作用?!?

當前,中國能建正在全面系統貫徹落實“四 個革命,一個合作”戰略思想,主動融入綠色低 碳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三大經濟形態”, 積極順應高質量發展、一體化發展、融合發展“三 大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綜合優勢,圍繞實現能源 綠色低碳發展這一關鍵命題,聚焦“30?60”系 統解決方案“一個中心”和氫能、儲能“兩個基本點” 精準發力,推動能源網、交通網、數字網、水利網、 生態網、產業網、文化網“七網”深度融合,打 造能源與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深度融合的產 業生態圈,全方位構筑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三 新”能建平臺。?

中國能建系統提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 標“1252”原則 :即“一個引領”(堅持以國家碳 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為引領)、“兩大關鍵”(構 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以新能源為主 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五化路徑”(能源供給低碳 化、能源消費電氣化、新型能源技術產業化、低碳 發展機制化、碳中和責任協同化),著力處理好“兩 大辯證關系”(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要形成優優互補、 強強聯合的關系 ;把傳統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間的不 穩定不平衡關系,變成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清 潔低碳的三大系統友好關系)。具體來講 :?

一是以新能源、儲能和智能電網為重點,推 動能源供給低碳化。電力行業得益于過去十年風 電、光伏成本的大幅下降,發電環節已經具備了經 濟可行性,未來突破重點在送出和消納環節。構 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增加電網 穩定性和靈活性,在現有能源供給結構和能源體系情況下,一方面仍需發揮傳統電源的調節作用, 另一方面應加大先進儲能和智能電網技術裝備與 系統集成創新力度,強化安全性和可靠性應用,推 動電源主體由火電向新能源轉變。?

二是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為目的,推動能源 消費電氣化。堅持以電能為中心的大能源觀,以電 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從生態圈構建、政策 制定、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方面,加快推進能 源消費環節的清潔替代,大力提升電氣化率,全 面構建電氣化新格局。?

三是以氫能和碳捕集封存利用等技術創新為 核心,推動新型能源技術產業化。推動無法實現電 能替代的高能耗行業(航空、水泥等)低碳化發展, 有賴于氫能和碳捕集封存利用等技術的重大突破。 應加快推動“云大物移智鏈”與能源業態的融合, 強化產學研用融合,大力開展氫能制儲運用、碳 捕集封存利用等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關鍵技術從 基礎研究到產業化一體化融合創新,快速降低技 術應用成本,實現產業化發展。?

四是以碳定價為主要抓手,推動低碳發展機 制化。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統籌考慮 不同市場主體、不同行業的承受能力,使市場在 碳減排中起決定性作用,形成全社會低碳發展的 合力。加快構建和完善以中長期交易為基礎、現 貨交易為補充的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完善有利 于新能源消納的市場交易機制。建立碳定價體系, 通過碳交易、碳稅等形式,實現碳排放帶來的外 部成本內部化。?

五是以碳預算合理分配為原則,推動碳中和 責任協同化。深化國際碳預算分配合作,高度重 視海洋碳匯分配,確保公平合理??茖W確定我國 碳預算,統籌考慮各省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自然資源稟賦不平衡帶來的碳匯與碳源不匹配的矛盾, 強化省際分配和跨省交易,加強省際間合作協同。?

在“1252”原則牽引下,中國能建已經為全 國 20 余個省份、100 余個市縣提供了一攬子“雙碳” 研究方案和行動實施方案。?


融合賦能?

根據《英才》記者的粗略統計,2022 年以來, 中國能建主要領導廣泛開展高端對接,足跡遍布河 北、海南、山東、貴州、吉林、廣西、湖北、陜西、 甘肅等省份;并與中國誠通、中國大唐、中國移動、 中國電科、中國安能、中國建科等中央企業,中 國信保、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民生 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發起 成立了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

根據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能建經營指標 以及運營質效持續優化。今年上半年,中國能建 新簽合同額實現兩位數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新 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業務新簽合同額增長 115.8%, 業務發展主引擎更加強勁。?

通過一系列的深化合作,中國能建融合賦能 的勢能愈發磅礴?!澳茉慈诤稀笔撬魏A级啻翁峒?的關鍵詞,他認為 :“能源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加 法,而是水乳交融般的深度融合,一定要產生“1+1 > 2”的效果?!?/p>

具體來講,“能源融合發展”就是以能源綠色 低碳發展為核心,突出“四大融合”,形成有機的 價值共生體系。一是跨界融合,即能源與其他行 業的有機融合 ;二是要素融合,即能源與大數據、 資本等要素的有機融合 ;三是產業融合,即能源 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之間的有機融合 ;四是區 域融合,即國際間、地區間的優勢互補、合作發展。?

“我認為,未來能源融合將會朝著以下三大趨 勢蓬勃發展,可用六個字概括:交融、數智、聯通,” 宋海良告訴《英才》記者。?

“交融”,即多能互補、跨界融合。風、光、水、 煤等多種能源形式深度融合,從能源生產、輸送、 存儲和使用領域全面調整能源結構。?

近年來,隨著內蒙古烏蘭察布新一代綠色電 站示范項目、廣西崇左“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綜 合能源基地、新疆巴州 8000 兆瓦“風光水火儲一 體化”項目、榆林“風光熱儲”多能互補一體化 綠電示范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以及 1000 米以上高空風能發電、300 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電站 等重大能源新技術的不斷突破,能源融合發展的 步伐愈加堅定,路徑愈加清晰。同時,能源與交通、 工業、建筑等行業的融合空間將進一步加大,賦 予能源融合發展更加豐富廣闊的場景,也為相關 行業企業之間深化合作創造更多機遇。?

“數智”,即數字賦能、智慧物聯。能源數字化路徑更加明晰,能源大數據應用更加廣泛。數 字孿生深度參與能源全產業鏈設計、建設、運行 和決策,并催生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霸拼笪镆?智鏈”技術賦能創新發展,助力提升能源系統整 體效率與安全性,實現智慧“能源+”體系建設。?

此前,中國能建已建設廣東海上風電大數據 中心、松山湖能源互聯共享平臺項目等多項工程。 “數智”讓能源系統與其他行業間的能源流、物資 流、信息流更加透明,能源數字化路徑更加明晰, 能源大數據應用更加廣泛,在多向互動中更高效 地利用能源、降低碳排放。

?“聯通”,即國際合作、互聯互通。能源國際 合作機制更加健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 “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 融等領域合作將更加廣泛深入。能源基礎設施互 聯互通有望進一步加強,風電、光伏、核電、天 然氣等清潔能源合作將持續深化。各國參與全球 綠色治理體系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斷增強,不 斷匯聚共建綠色世界的合力。?


初心與創新?

如果說融合賦能是中國能建順勢而為的動力, 那么初心與創新則是驅動這份動力的使命擔當與 核心優勢。?

回顧企業發展歷程,中國能建作為一家“老 企業、新集團”,所屬眾多企業與共和國同齡,是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搖籃與先鋒,長期以來既鑄 就了葛洲壩、三峽等多座“歷史豐碑”,也打造了 白鶴灘、華龍一號等一批具有新的時代特征的“超 級工程”,為促進我國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和世界 能源電力清潔低碳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秉持初心,中國能建的使命擔當從來未曾變 化。宋海良表示 :“下一步,中國能建將圍繞推動 能源融合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全力保障好我國 能源安全,重點在三個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一是做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堅定踐行者。通過 圍繞能源發展最新格局和發展趨勢,系統研究解 決能源電力領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 創新性、風險性“六大問題”,圍繞國家端、行業端、 區域端、國際端、項目端“五端發力”,依托中國 能建海量的知識、數據、政策研究積累,聚焦能 源低碳高端咨詢、技術創新、重大項目推進、產 業創新孵化等方面,打造具有能建特色的新樣板、 新方案、新體系、新格局和新模式。?

二是做能源技術的持續領跑者。目前,中國 能建攻克和掌握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海上風電等 一批“高精尖特”技術,還布局 1000 米以上高空 風能發電、300MW 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等重大能源 新技術。下一步,中國能建將以“能源+”為切入點, 努力在技術集成、場景、平臺、通道、機制上尋 求更大突破,引領行業升級發展。?

三是做能源融合發展方案的優質提供者。中 國能建此前已經建設了一大批國家風光儲示范工 程,樹立了大規模新能源與電網協調發展的典范。 下一步,中國能建還將持續放大自身在能源電力 領域的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聚焦風光水火儲一 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兩個一體化”的有效實踐, 全力服務國家“三交九直”“三地一區”等重大通 道和基地建設,為各行業提供更多優質的能源融 合發展解決方案。?

初心不改,方興未艾。宋海良告訴《英才》記者: “面向未來,中國能建將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與集成 優勢,重點在三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p>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的“十個支撐引領”作用,深入推進產業和技術融合。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 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等規劃設計和集成技術研究, 支撐引領新型電力系統發展 ;開展清潔高效靈活 燃煤發電、第四代核電設計和三廢處理等發電關 鍵技術研究,支撐引領傳統電力低碳發展 ;開展 氫能制儲運用、新一代光熱發電、深遠海海上風電、 地熱能高效開發利用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研究,支 撐引領能源電力零碳發展 ;開展碳捕集封存利用 關鍵技術研究,支撐引領能源電力負碳發展 ;開 展大容量柔性交直流輸電和新型電力通道關鍵技 術研究,支撐引領大規模清潔能源電力輸送發展 ; 開展裝配式建造、智慧施工、綠色施工、建筑廢 料和渣土綜合利用等節能減排降耗關鍵技術研究, 支撐引領水利水電、綜合交通、市政建筑等工程建 設領域綠色發展 ;開展光伏建筑一體化等綠色建筑 關鍵技術研究,編制零碳建筑、零碳社區技術標準, 支撐引領綠色建筑發展 ;開展熟料高效燒成、高效 節能粉磨、富氧燃燒等水泥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 究,支撐引領綠色建材發展 ;開展爆破智能節能 關鍵技術研究,支撐引領民爆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 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關鍵技術研究,支撐引領 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二是加大信息化數字化轉型力度,推進產業 和信息化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將信息技 術深度融入生產運營各領域、各環節,圍繞人、財、 物、項目、知識、數字“六個維度”,推動建設業 財一體化、項目管理一體化、供應鏈管理一體化、 共享平臺“四大平臺”,促進業務流、管理流、資 金流、物流、信息流“五流融合”,全面提升全要 素生產率。加速數字產業化發展,強化數字技術集 成融合,加大工程全過程的數字孿生、數字化協同, 創新智慧電廠、智能電網等數字化產品,豐富電力 規劃大數據、新能源資源大數據、電力通道大數據、 海上風電大數據,在技術集成、場景、平臺、通 道、機制上尋求更大突破,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 智能制造、智慧化管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系統解 決方案。?

三是大力發展數字化產業,提升能源產業鏈 服務能力。構建綜合能源大數據平臺,推進風光水 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應用,推進“電冷熱 氣”多種能源類型協同優化。構建智慧能源大數據 平臺,融合能源數據、環境與經濟數據,支撐智慧 園區、智慧城市建設與運營。探索新能源功率預測、 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園區能源運行優化等智慧能源 應用場景。加快數能融合技術與一體化模式創新, 將“瓦特”高效轉化為“比特”,推動打造國家級 綠色智能數字城市“未來城”,為我國數字經濟發 展探索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中國名片?

隨著巴基斯坦 NJ 水電站項目于 2021 年底順 利完工移交,又一張“能建名片”展現在中巴經 濟走廊以及“一帶一路”之上。

?NJ 水電站被譽為巴基斯坦的“三峽工程”。其 位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地區,在尼魯姆河建設 攔河大壩,通過引水隧洞將水引至下游約 28.6 公 里外的發電機組發電,電站總裝機 969 兆瓦,年 發電量約為 51.5 億千瓦時,占巴基斯坦水電發電 量的 12%,能解決巴基斯坦全國 15% 人口的用電 緊缺問題,可帶來 450 億盧比的財政收入。

沿著“一帶一路”,中國能建正跑出加速度。 除了巴基斯坦,中國能建的大型項目還在菲律賓、 希臘、土耳其、阿根廷、阿聯酋等國家“生根發芽”。 踐行了“一帶一路”的倡議,搭建了我國與世界 共商、共建、共享、可持續發展的大平臺、大舞臺、 大通道,成為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的最大公約數、最大同心圓,贏得了相關國家政 府和人民的廣泛贊譽。?

結合自身優勢,中國能建瞄準全電力、全城市、 全交通、全水、全生態環保、全數據“六全”領域, 打造了一批具有能建特色的中國壩、中國電、中國 網、中國城、中國路、中國橋,將先進成熟的中國 技術、中國裝備、中國質量、中國管理、中國運 營服務持續呈現給世界,繪就了一幅幅精謹細膩 的“工筆畫”。目前,中國能建業務遍布全球 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業務從業人員超過 10 萬人,近五年“一帶一路”沿線累計簽約超過 5000 億元。?

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實踐中,中國 能建將堅持走好團結合作、互聯互通、綠色低碳、 共同發展之路,加快推進萬物互聯、百行相通、 多業相融,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走深走實, 在全面構建生命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中貢獻能建 力量。?

一是充分發揮自身在能源電力領域 70 年來形 成的綜合優勢,按照“1252”原則,圍繞能源融 合發展,依據不同國別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加 快推動沿線國家能源電力等領域,由傳統粗放型 發展向現代集約化、低碳化、綠色化發展方式轉變。 二是充分利用中國能建作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伙伴關系秘書處北京辦公室、國際能源署中國聯絡 辦公室、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辦公室等國際合 作交流平臺,深化國際能源交流合作,共建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下國際合作共贏的生態圈。三是積極履 行國際社會責任,重點推進一批“幸福壩”“友誼 橋”“致富路”“賦能網”“生態城”投資建設,推 動“一帶一路”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再到融進去、 達到充分的一體化,使更多合作成果惠及當地民 眾。四是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媒體的常態化溝通 交流,主動圍繞“一帶一路”重大主題與生動實 踐,開展全方位宣傳,講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的能建故事、央企故事、中國故事。?

宋海良表示,中國能建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力 行業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基礎設施投資承包商 之一,自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走出國門,在我國全 方位對外開放進程中,承擔了重大使命、彰顯了 強力擔當、創造了卓越價值,勇當高質量共建“一 帶一路”的主力軍、排頭兵、先鋒隊。

版權聲明:未經《英才》雜志書面許可,對于《英才》雜志擁有版權和/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北大商業評論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向《英才》雜志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
雜志訂閱
  • 官方微信
  • 頭條號
  • 訂12期《英才》
  • 8折優惠價為192元
  • 訂閱熱線:010-65545299
  • 點擊訂閱雜志
新聞快訊
央視財經頻道CCTV-2播出了《對話》特別策劃——中國產業坐標系列之“棟梁之材”主持人:陳偉鴻   特邀嘉賓: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著名力學和復合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主持人:大家好!這里是《對話》中國這十年產業坐標,今天我們請到的是“中國強度”的代言人,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請您...
未來投資聚焦經濟發展新動能# 7個小時連播互動,16位嘉賓熱點分享,11月2日,嘉實基金舉辦的“新發展 新動能——‘積極·機遇’秋季投資策略會”,給投資者奉上了一場把脈風向、洞見機遇的思想盛會,全程干貨滿滿,金句頻出,吸引了超*萬人次在線觀看。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等重磅嘉賓,聯合嘉實基金...
9月29日,TCL中環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TCL中環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49.3-50.7億元,同比增長78.53%-83.60%,其中第三季實現歸母凈利潤20.1-21.5億元,同比增長57.06%-67.98%。2022年業績延續高增長態勢,核心財務指標增幅明顯。       業績快速增長的背后是TCL中環雙賽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華星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簡稱“TCL華星廣州t9項目”)投產儀式于廣州市黃埔區舉行。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林克慶,廣州市市長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鄭人豪,廣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邊立明,廣州市委常委、黃埔區委書記陳杰,廣東省工信廳總工程師董業民,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TCL華星CEO金旴植,TCL華星COO趙軍,以及股東...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會與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戰略合作備忘錄簽署暨海德學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儀式在深圳南山順利舉行。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陳登福,TCL科技集團副總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魏雪,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黨委書記、校長,海德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韓曉宏,南山區教育科學院教...
欧美女女h百合视频在线观看